新冠疫情期间,各国正在艰难地填补全球贸易正常运行需要弥合的缺口,努力恢复短缺的重要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这场危机加快了政治风向朝着贸易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转变的速度。
随着许多国家尤其是中国解除封锁令,商品流通已经有所恢复,但贸易规模依旧比去年下降了7.3%。1然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员流动不太可能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许多企业由于全球供应链中断遭遇亏损,线性的长供应链在几天和数周内将供应链中断的影响蔓延到全世界。因此,这些企业现在可能会考虑去全球化,缩短供应链,通过将供应链转移到离本国更近的地区以减少风险。但如果企业不同时解决供应链的线性问题,这样做只会导致经济成本增加,环境效益大打折扣。
单纯缩短供应链的局限性
缩短供应链确实能够缩短商品运输距离,但至少对于消费品来说,商品运输在价值链的总体碳影响中仅占一小部分。交通运输排放在服装企业的价值链总碳排放量中的占比通常为7-12%,在超市的价值链总排放量中仅占3-5%,而对于包括汽车和电子产品在内的耐用消费品,交通运输排放的占比只有0.5-1.5%(基于碳信托的数据)。
因此,只靠缩短供应链无法达到 实现净零排放经济复苏所要求的减排量。
此外,许多行业缩短供应链的做法通常是拉近1级和2级供应商的距离,但供应链中原材料开采这一部分通常很难改变。由于适宜农业商品的气候或者矿藏储备等原因,原材料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往往更加密切。原材料环节往往是供应链脱碳最大的挑战,无法通过缩短距离来解决。
碳信托数据显示,在服装和汽车行业,上游供应链排放约80%存在于1级以上的供应商;食品饮料或电子产品行业接近65%存在于1级以上的供应商(肉类和乳制品等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比例更高)。这些影响不会因为供应链缩短而减少。
为了在缩短供应链的同时实现脱碳,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供应链的结构,更确切地说,必须更重视供应链的循环性。循环商业模式能够维持和保留资源与产品的价值,最大程度减少浪费,最大限度提高利用率。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如修复和再生产);增加产品使用的价值(如共享或基于服务的模式);以及复原产品和材料的价值——将“寿命终止”变为“第一次循环终止”。
循环经济才是未来
循环商业模式有很多好处,例如:
- 循环性能提高企业自给自足的能力,同时避免简单复制我们所熟悉的旧供应链模式所产生的成本锁定效应。依赖原始原材料的持续流动,必然要面临大宗商品市场带来的风险,并且后疫情时代将是存在显著波动的时代。
- 与当前的全球化供应链模式相比,由于劳动力与资本的成本上涨,发达经济体缩短线性供应链可能会增加消费者的成本,而循环商业模式则不会带来这种增长。
- 从广义的经济角度,循环经济模式致力于从资源中获取更高的价值,因此有机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从而能在原材料和产品循环中创造新机遇,这些机遇在会造成浪费的线性经济模式中是不存在的。
- 循环经济模式能够产生多样化的收入流,对单纯产品销售收入的依赖减少,为服务型模式挖掘资源的最大价值创造机会。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最近的一份报告发现,循环经济策略“到2050年,将使全球关键工业原材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40%或37亿吨”。2循环经济策略旨在减少商业模式的价值损失,以成本效益为核心,并且这种策略所产生的边际减排成本低于其他脱碳方案。
在新冠疫情经济复苏计划中采用循环经济模式,企业能够控制新发现的系统性风险敞口,朝着可持续的和有韧性的方向转变。
以前,循环经济面临的一个巨大障碍是许多供应链跨越的距离,这意味着潜在的受益人可能远隔重洋或者位于不同的大陆。所以,企业在缩短供应链的同时,创建循环商业模式将更容易实现。
识别风险
新冠疫情凸显出许多企业识别和应对风险的必要性,其中也包括气候变化风险,因为这是整个地球和全人类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系统性风险。跟踪此次疫情危机造成的破坏如何在供应链中蔓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可以从难得的视角了解我们所面临的最大的系统性风险。
例如,在疫情爆发之初,当亚洲实行封城时,我们看到欧洲的汽车行业陷入停滞,因为这个行业依赖亚洲的供应商,所执行的是准时生产商业模式。在需求侧,疫情期间食品饮料行业的大范围重组,导致美国、加拿大、欧盟和印度等地的乳制品加工业倾倒大量牛奶。封城期间,消费者支出尤其是耐用消费品支出减少,也可能加剧了供应侧中断的问题。
企业如果不能采用新供应链结构来应对风险,也可以利用供应网络中的影响节点完善供应链。通过识别风险热点并确定产生风险的原因,采购团队可以将这些风险转变为机遇。企业了解反馈回路所在,就能推行积极的、可持续的转变,减少风险,这种转变能够在供应链网络中扩展,使企业做到顺势而为,而不是逆势而行。
合作的方法
如果我们要打造更环保的循环供应链模式,这种模式的成功将取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与产品,并从中获取更高的价值。这种模式能够抵消各国放弃全球化贸易模式的影响。对循环经济的宏观经济影响进行研究表明,循环经济具有创造就业的净效益3。循环经济可能会对化石燃料开采这个重要行业产生负面影响,但该行业早已面临压力,必须制定可靠的转型策略才能在净零排放未来中占得一席之地。
这可能有助于推动针对受影响行业和国家的“公正转型”展开进一步对话,但也可能会导致这些行业和国家变得日益保守。而且,各国已经纷纷推出了经济刺激计划,希望在疫情危机下重启国内经济,我们可能面临的风险是各国的政策过于强调内省,导致经济复苏计划各自为政。而应对气候变化和真正实现全球绿色经济复苏需要各国通力协作。
循环经济模式的核心是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创造价值,要将这种模式推而广之,需要整个价值链的参与和合作。当前,协作是成功应对新冠疫情的关键,而循环经济模式可以确保向可持续发展方向的转变成为新常态的一部分。
然而,仅靠企业无法实现这种转变,政府在寻找“可随时启动的”基础设施项目时,应该支持投资废弃物回收和循环利用等项目,为向循环经济转型开辟道路。
一直以来,循环经济被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所阻碍,而在当前全球陷入混乱的时期,真正的改变从未如此重要。